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陰陽應(yīng)象大論篇第五①

【原文】陰勝則陽病,陽勝則陰病。陽勝則熱,陰勝則寒。重寒則熱,重?zé)釀t寒。寒傷形,熱傷氣。氣傷痛,形傷腫。故先痛而后腫者氣傷形也,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也。
【點評】本段著重論述人體陰和陽之間相互轉(zhuǎn)化的關(guān)系。
①陰勝則陽病,陽勝則陰病:勝,在這里當(dāng)過度講。指陰氣太過,則陽會導(dǎo)致陽氣受損;同樣,陽氣過度,則陰氣受損
?、?strong>陽勝則熱,陰勝則寒:陽氣太過,則會生熱;陽氣太過,則會生寒
?、?strong>重寒則熱,重?zé)釀t寒:重,這里當(dāng)積聚講。寒積聚過了,就會生熱,同樣,熱積聚過了,就會生寒。(這個觀點在前文中已經(jīng)有所闡述)
?、?strong>寒傷形,熱傷氣:寒會使人體形體受損,而熱則作使人體的氣受損。這里的意思也好理解,當(dāng)天冷之時,人會蜷縮在一起保暖;天太熱了,人會喘不過氣來,會感覺氣短。
?、?strong>氣傷痛,形傷腫:氣受損了,會感覺身體某部位疼痛,在形體上會導(dǎo)致瘀腫。
?、?strong>故先痛而后腫者氣傷形也,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也:所以,先痛而后腫的,是氣損傷了形體;而先腫而痛的,則是形損傷了氣。這段很好理解,比如,我們都崴過腳,它就屬于先痛,然后腫起來的。之所以腫,是因為氣血不通而導(dǎo)致的。同樣,很多肥胖而濕重的人,通常是身上先起了很多疙瘩,然后才感覺痛,這些通常多是因為這種痰濕的體質(zhì),影響了氣血的運行,傷了氣。
【整段翻譯】陰氣太過,則陽會導(dǎo)致陽氣受損;同樣,陽氣過度,則陰氣受損。寒積聚過了,就會生熱,同樣,熱積聚過了,就會生寒。寒會使人體形體受損,而熱則作使人體的氣受損。氣受損了,會感覺身體某部位疼痛,在形體上會導(dǎo)致瘀腫。所以,先痛而后腫的,是氣損傷了形體;而先腫而痛的,則是形損傷了氣。
- [書評]徐說內(nèi)經(jīng)素問54針解之針刺...10-20
- [事件]兩法自測身體瘀沒瘀10-19
- [事件]心靜為何自然涼10-19
- [事件]血壓越低越好嗎10-19
- [事件]睡覺流口水警惕幾種病10-17
- [事件]長壽不是一個人的事10-17
- [事件]頻繁染發(fā) 小心傷腎10-17
- [本站]肝經(jīng)中最容易堵的三個點10-16